新闻动态
玄武门之变与靖难之役,都是皇家子弟为夺位而展开的武装斗争。玄武门之变,是626年由当时唐高祖李渊次子秦王李世民在唐王朝的首都长安城太极宫的北宫门—玄武门附近发动的一次政变;靖难之役是1399年朱棣起兵到1402年攻下帝都应天,明朝统治阶级内部争夺帝位的战争。
那么都是夺位,「玄武门之变」和「靖难之役」有什么不同呢?
玄武门之变不是篡位,史学界定义叫“军事政变”,定义为“夺嫡”,历史上夺嫡太多了,远的曹丕曹植,近的杨勇杨广,文斗武斗的区别而已,李世民手段激烈直接一箭射死对方。
李世民玄武门之变的时候是皇子,具有合法继承权,他杀的是太子,是皇位继承人,没有动皇帝。
这也是李渊和李世民聪明和达成默契的地方,李渊想不想动李世民?想,李世民逼没逼父?逼了,但李世民是通过提高自己的继承顺位逼李渊放权的,怎么提高自己继承顺位?把太子干掉,逼李渊立自己为太子,他明面上夺的是太子位。
展开剩余78%所以玄武门后两天立李世民为太子,军国大事由太子节制,两个月后李渊禅位,李世民登基,李世民的上位程序完全合法合理。大臣一看老皇帝都愿意禅位了还有啥可说的?
朱棣靖难之役的时候朱允炆已经是皇帝了,他是朱元璋钦定且经过完整程序登基了的皇帝,之后明朝的大宗就是朱标朱允炆一脉了,朱棣作为藩王就是小宗了。
所以他针对皇帝的军事行动就是板上钉钉的谋反,他暴力手段推翻朱允炆登基,能说他的皇位是朱允炆传的吗?朱允炆怎么可能传位给叔叔?这块遮羞布都直接扯没了……
其次是道义问题
陈胜吴广起义也喊着“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呢,古人在能者居之这事儿上也很积极的,也没几人严格恪守忠孝仁义嫡长子继承制……
晋阳起兵他一直在李渊身边,帮着招兵买马出谋划策,攻打长安的时候独自统帅右三军,之后李渊窝在长安不出来,李唐统一战争李世民独立领导了四战,拿下北方重镇和强力军阀,奠定李唐天下一统之势。
没有不世之功,李世民怎么可能被破格册封“天策上将”?又哪里来的资本和人望推翻老爹呢?
明朝江山是朱元璋亲自上阵打下来的,他坐天下谁敢不服?朱棣在明朝建立的时候就是个小屁孩,朱元璋活着的时候立朱允炆朱棣敢说半个不字?这江山朱元璋想给谁给谁,朱允炆坐不稳是他自己的事。
开国集团跟随的是朱元璋,听从的也是朱元璋,哪怕是朱标,那也是朱元璋信任他有意传位给他,特意让他跟自己共享班子给太子培养势力的,朱棣敢带八百人攻入皇宫逼宫朱元璋?朱标都不敢……
在君主专制并不断进行集权的社会体制下,朱棣颠覆建文帝政权的“以臣弑君”相较于李世民在杀死李建成、李元吉的“手足相残”更难以让后世专制君主及其追随者的认同,李世民的“不仁不义”还可以作以权力面前无亲情的解释,而朱棣的“不忠不孝”则是不可原谅的,所以即便朱棣在之后二十二年的执政中使明朝的力量和影响达到了顶峰,任难以洗脱其“反贼”的恶名。
李世民搞玄武门之变控制力惊人,一个早上死了两个皇子十个皇孙,一些作战的士兵,太子党和齐王党都没有什么反扑,地方上有搞事情的立马就被按死了,政权平稳过渡,突厥带着大军来想搞点事情被李世民一通嘴炮骂回去了。
对于大臣们来说,从此以后老老实实给李世民干活,荣华富贵不愁,对于老百姓来说,一觉醒来,太子换了,大唐迎来治世明君,没了……
朱棣打内战从北京打到南京打了四年,明朝经过朱元璋治理刚刚稳定下来,没几年消停日子又打仗,
形成“淮以北鞠为茂草”的情况
……士兵平民死伤多少啊,他上位之后搞大清洗又杀了多少大臣和无辜的亲眷啊,简直无差别扫射,文官和百姓心里不怨恨才怪呢。
发布于:天津市下一篇:没有了